监考先宣布了规则,月课考一上午,分两场,第一场帖经墨义,第二场制艺。
第一场考试时间为六刻。卷子发下来一看,帖经题二十道,墨义题十道。
题量着实不小,但对在座的学生毫无难度。这场考试主要是为了督促他们知新不忘温故,逼着他们按时复习经义和朱注,所以做对了不会加分,但做错了会扣分。
这一场苏录也答得十分轻松,早早做完题又仔细检查了两遍。像他这种‘偏科严重’的学生,绝对不能在自己会的地方出一点错。
第一场结束后,学生们稍事休息,紧接着开始第二场制艺。就一道题,要求不超过五百字。考试时间却加长到一个时辰,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苏录拿到题目一看,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泰伯》。
从内容上这是一道小题。从格式上叫双扇题,意思是两句并立,作文时自然也要两头兼顾,是一种很典型的题型。毕竟刚开学俩月,肯定得先收着点,不会在出题上作妖。
但以某山长的尿性,不作妖是不可能的。这题难在这两句本身,非常不好把握……
难点不在句读,在大明朝,没有第二种句读。事实上,在梁启超之前,都没有,也不能有……
难点是对这两句的注解。自汉唐至今,先儒便众说纷纭,大体可分为两种,‘愚民’说和‘民愚’说,前者解作‘愚弄民众’,后者解作‘民众愚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