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苏录继续点头,其实今天的第一堂《易经》课就给了他个下马威。
“所以,治经必须要择名师而从之。”张先生强调道:“而且必须是名师,水平再高,名气不够都不行。”
“为何?”苏录不解问道。
“道理很简单,五经因语言古奥、版本庞杂、争议繁多,即使《诗经》这种浅易的经典,也有各种各样的治经流派,”张先生屈指数算道:“有尊朱派、复古派、调和派、解经派等等。”
“……”苏录听得一脑门子汗,这是做题家最怕的情况。忙小声问道:“就没个标准答案?”
“当然是以朱子为准了。但刚说过五经太庞杂了,朱子也没办法规定一切,给各派留足了发挥的空间。”张先生叹口气道:
“不同流派之间的见解,差别大了去了。你若治了东家的经,结果碰上西家的考官,那可就撞在铳口上了。”
“确实。”苏录擦擦汗道:“怪不得科举最重首场,要是只看五经就乱了套了。”
“小题做得好,录取的希望确实大,但别忘了,解元只从经魁出,最终名次还是要由大题来决定的。”张先生淡淡道。
四书题叫小题,五经题叫大题,两者的难度差别可见一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