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计三十七个,另有五个声调符号。
然后两人又用了几天时间,用注音方案去标注《洪武正韵》中的七十六韵部、三十一声母及两千八百二十一个反切音。
结果发现注音符号完全不够用,因为《洪武正韵》的汉语发音和后世还是有一些差异,比如此时的入声字,后来就消失了;还有全浊声母,也是后世没有的……
两人又用了几天,连初五旬休都没回家,找出了十个s声母缺口,十九类韵母缺口。又反复推敲出最小扩展方案,最后新创了十三个注音符号:
浊声母符——;
三个入声韵尾符——、、;
一个闭口韵符——;
一个入声调号——。
这样改造后的汉语注音符号到了五十个,但比原先的八百六十六个反切字,不知道简单了多少倍。
“……而且这些符号可以直接教给蒙童,不像反切注音,只有先生能看得懂。”张先生端详着两人敲定的方案,满意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