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少小荷锄于野。赤日流火,汗透鹑衣,滴土成烟。蜀黍如戟,叶若霜刃,刿肤成创,几至眩仆于地。途则遭人白眼,豪右欺我无力。归则粝食果腹,难咽抻颈如鹅。夜不能寐,握拳抵膺,乃笃志力学,纾此穷蹙!”
“及长,幸得青眼,负笈书斋。鲜衣洁膳,不复沾尘;危坐谈经,何须曝日?邻里笑问‘公子安’,邑绅称许‘可造材’。方觉闾阎之间,春风和煦,青山绿水,恍若隔世。然田畴未改,炎凉依旧,非世态之变,乃吾身异位耳。”
“嗟乎!心随境迁,吾之戒也。昔憎膏粱骄横,今忘垄亩之辛;向怨门阀天堑,今耽优渥之遇。沾沾自喜,何异于向所诋者?陶侃运甓,不忘忧患,司马警枕,以戒晏安。况吾未达,更当惕然自警——”
“来时路近,汗痕未晞;初心如炬,烛照昏衢。南风起时,勿忘北陆之寒;三餐饱后,当念五谷之艰。享安荣而念疾苦,非矫饰以博名,实惧心为物役也!”
翌日清晨,老山长一口气念完苏录这篇散文《变形记》,畅快地大笑道:“好好好,这就是我要的,有血有肉有真心的好文章!”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他又高兴地夸赞道:“以后写文章尽量带着这份真心哟……”
“是,学生谨记山长教诲。”苏录说着苦笑道:“只是学生见识鄙薄,学疏才浅,能有感而发的文章实在太少。”
昨晚他搜肠刮肚盘算了一下,发现自己拢共也写不了十篇八篇这种文章……
“学生更不行。”朱子和同样苦恼道:“学生见识更少……”
他昨晚回去憋了一晚上,愣是没交出一篇真心文章。
其实写是写了一篇,但名叫《义父颂》,不适合公开传阅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