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听了两人的苦恼,老山长理解地笑道:“这很正常,年轻人经历的少,知道的也少,所以才会‘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嘛。”
“那就缺啥补啥,经历的少就多走多看,知道的少就多接触嘛。”他对二人笑道:
“昔周公见农夫‘无衣无褐’‘采荼薪樗’,方知稼穑之艰难,乃作《七月》。当年我按临岭南,见疍民栖身船底,冬夜以废网裹儿,归来夜不能寐,遂作《腊月歌》一篇,令有司动容,稍解疍民之困,据说至今岭南的船上人家,还在传唱此歌。”
“所以读书人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天地人间养文气。只有见过农民耕耘,才能体会到‘粒粒皆辛苦’,再写民本时,便有了疾苦心;看了山河辽阔,才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写天下便有壮阔气……你们有仔细观察过长江吗?”
“没有。”两人惭愧地摇头。
“长江就在家门口,却不好好观察,实在太不应该了。”庞山长摇摇头道:“以后每个月都要去看一次,连续看一年,再写一篇文章给我。”
“是。”两人赶忙应下。
“不只是看,每见一事,必记其五:时也,地也,人也,状也,心也。”庞山长又吩咐道:“对人,须得‘察其色、闻其声、体其劳、感其心’,砚台里须盛三分汗水两分泪,方得人间笔墨。那时节再提笔,自有血肉丰满、真情满满的文章涌出来。”
“是,弟子谨记。”两人赶忙应声道:“自今日起,多看多听多记。”
“当然了。只靠亲身经历,所得还是太少太慢,让你们放下学业去遍历人间疾苦也不现实。”老山长又笑道:
“这就要借助别人的力量了,一是多看名家的文章笔记,借他们的眼睛去了解,共情他们的感受去体悟。二是借助官府的公文,子和弘之应该都能拿到州县的各种榜文。”顿一下他接着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