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那位老画家点了进去。他盯着屏幕良久,最终敲下:

        >“我嫉妒我的学生比我更早获得认可。我毁了他的第一幅参展作品,借口是‘艺术尚未成熟’。”

        提交瞬间,他的手腕突然传来一阵温热触感,低头一看,皮肤上浮现出一朵小小的金色花纹,形状酷似心语藤的叶片。与此同时,他听见耳边响起一声极轻的叹息,像是谁在他灵魂深处点了点头。

        东京白领犹豫了整整两天才敢点开。她输入:

        >“我辞职不是为了追求梦想,而是想逃离母亲临终前对我说的那句话:‘你要替我好好活着。’我做不到,所以我宁愿什么都不做。”

        回车键按下后,她的眼泪毫无预兆地滚落。而她的手机相册里,一张从未拍摄过的照片悄然生成:五岁的自己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阳光洒在两人脸上。照片下方有一行小字:

        >“她不是在责备你,她在交托希望。”

        纽约流浪汉是在地铁站的公共终端上完成输入的。他哆嗦着手打出:

        >“那天晚上我没开门,不是因为害怕父亲,是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开了门,他就不会再打妈妈了。可我还是没动。”

        屏幕熄灭的刹那,一股暖流自脚底升起,贯穿全身。他蜷缩的身体不自觉地舒展开来,第一次,他在寒夜里感到了某种奇异的平静。

        这些变化并未引发大规模舆论风暴,反而以一种近乎隐秘的方式蔓延。人们开始发现,那些敢于回答问题的人,身上会浮现出类似的金色印记,位置各异,形态不同,却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感。社交媒体上不再有人激烈争论“心语藤是否该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零星分享:“我昨天终于说了真话”“原来承认软弱,也能让人变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