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经过三天三夜的拉锯,双方达成共识:由中国牵头制定氢基钢的基础标准,欧洲企业负责补充细分领域的技术规范。消息传回国内,周阳在视频会议里对周胜和周子轩说:“爸,子轩,咱们拿到了国际标准的‘入场券’!”

        周胜在电话那头,声音带着哽咽:“好……好啊……当年我们想都不敢想,咱们中国的钢铁标准,能让洋人跟着走。”

        这场胜利,让轧钢厂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稳固。美国、日本的钢铁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希望能引进氢冶金技术。周阳没有盲目扩张,而是选择与日本新日铁合作,在越南共建一座环保型钢厂,将中国技术与日本的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

        周末,周子轩带着妻子和刚满三岁的女儿回大院。刚进院门,就听到刘大爷洪亮的嗓门:“周老,你家阳阳又上新闻了!说你们厂的钢材要用到‘一带一路’的高铁上!”

        周胜坐在轮椅上,被晓兰推着,正和老邻居们聊天。看到周子轩一家,他脸上笑开了花:“囡囡,快过来让爷爷看看!”

        小女孩挣脱妈妈的手,跌跌撞撞跑到周胜面前,奶声奶气地说:“太爷爷,爸爸说,钢铁是‘铁骨头’,我们家的铁骨头最厉害!”

        周胜哈哈大笑,摸了摸重孙女的头:“对,咱们家的铁骨头,又硬又强!”

        晓兰端出洗好的水果,对周子轩的妻子说:“还是你们有福气,赶上了好时候。当年你爸和周胜,为了厂子,没日没夜地干,我们这些家属,心里也跟着揪着。”

        周子轩的妻子笑着说:“妈,现在好了,厂子越来越自动化,爸也能多回家陪陪我们了。而且子轩说,他们现在搞的绿色钢铁,对环境也好,以后囡囡长大,天更蓝水更清。”

        夕阳下,大院里的老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周胜望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又看看远处轧钢厂高耸的烟囱(如今已成为清洁能源的标志),心里充满了安宁。他知道,周家的故事,轧钢厂的故事,会像这棵老槐树一样,枝繁叶茂,代代相传。

        周子轩陪着爷爷说话,听他讲当年如何带着工人啃干粮抢工期,如何在改革浪潮中力排众议搞技术革新。那些过往的艰辛与荣耀,在周胜平缓的叙述中,变得鲜活而生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