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的失利只是第一步。
自去年八月份开始,巴菲特开始减持BYD股份,,虽然减持比例不大,但股神的持续减持动作,对市场情绪产生了显著的心理压力,部分投资者开始怀疑BYD是否被高估。
星愿上市两个月的表现,给本就压力重重的BYD股价,又带来了接近于20%的跌幅,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短期之内股价暴跌是非常要命的。
短期来看,BYD的股价,部分车型销量和利润将承受巨大压力,长期来看,BYD三电技术领先性,品牌溢价和产品规划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
看看最近券商机构对BYD发出的研报以及估值下调就能看出资本市场的态度了。
“A0到A级轿车,是BYD的销量根本,星途两款车型已经动摇BYD的根本了,尉来这一次精准打击,BYD自然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再次发起残酷的价格战,海鸥上市不到两个月就大幅官降已经是证明了。”
“海豚和海鸥是BYD海洋网的核心销量支柱,五六月份这两款车型的表现,海鸥的失利已经导致海洋网销量大盘剧烈波动,BYD的经销商们,再度承受自2010以来最大的危机,库存风险激增。”
国内部分券商机构,就有可能再次到来的价格战,已经下调了BYD今年的净利润预期,相对于年初的预期,部分券商机构将BYD的净利润预期下调了20%。
“对于BYD的估值预期,是基于他们的产品矩阵能够在未来几年之内超越尉来成为全球销量冠军,但星途两款车型的横空出世,让这种可能性无限下降,尉来用他们的星驭架构,技术下放堵死了BYD的后路。”
净利润下调并非关键,最为关键的是已经有机构开始就BYD的估值倍数重新对待了,从原本给予的25至30倍下调至15到20倍。
估值的下调,是基于BYD成长叙事的破灭,回归传统车企估值,按照这个估值评级,BYD最为乐观的估值也只有5000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