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爷爷笑着说,“腊梅果子不能吃,但可以用来繁殖,不过用种子种出来的腊梅,品种会变异,想保持品种纯正,还得靠嫁接。”

        他拿起一把修剪刀,“疏枝也很有讲究,要把交叉枝、病弱枝剪掉,让阳光能照到里面的枝条,这样明年开花才多。”

        李默跟着钱爷爷学疏枝,虽然第一次剪得参差不齐,却学得格外认真。

        钱爷爷还给他看了自己的“宝贝”。

        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着四十多年来每棵腊梅的生长情况,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嫁接、遇到过什么病虫害,都写得清清楚楚。

        “做这行,得用心记,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脾气,你了解它,它才会好好长。”

        离开苗圃时,李默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手机里也存了几百张照片和视频。

        “苏老师,太谢谢您了!要是没有您,我肯定还在原地打转。”

        苏木笑着说:“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帮你牵了个线。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素材整理好,融入到里,写出真实的匠人故事。”

        回到家,李默立刻开始整理素材,把赵爷爷和钱爷爷的故事分类整理,还把民国书籍里的嫁接步骤和两位老人的说法对比,修正了之前的错误。

        沈亦舟听说李默遇到了创作瓶颈,也特意把自己暑假整理的江南植物资料送了过来。

        里面有腊梅不同生长阶段的照片,还有他画的嫁接步骤速写,正好能帮李默更直观地理解嫁接过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