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节目组拍摄,他们的座位都被安置在剧场前排的落花特效区,余惟也没想到她有此一问,不过还是认真解释了几句。
这种自由并非主动选择,而是对“温柔无法挽留”的被动回应,隐含“被迫自由”的无奈。
正经创作型歌手都有侧重,有的人重视词,有的人重视旋律,像申羽桐就是重视歌词那一类。
余惟在车上查了申羽桐的履历,童星出道,小时候在合唱团学习,不过一直不温不火。
她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是在两年前,参加选秀综艺带来几首质量不错的原创,再加上扎实的唱功,直接拿下冠军成了一线歌手。
申羽桐是那种很纯粹的音乐人,自从选秀翻红就没再上过综艺了,《音乐盲盒》算是她的真人秀首秀。
她的作词造诣很高,余惟抽空听了几首,诗性叙事和细腻语言,差不多都是《红豆》那种风格,所以她才格外喜欢这首歌。
“感觉这首歌里的你有三重身份,清醒者,承担者和告别者,这些身份精神画像是什么样的?”
好抽象的问题……只能说还好他是完全掌握,这要来个普通文抄公都接不住人家这话。
“漂泊的游子主题,象征精神的无依;承担强调个体对命运的全然接纳;清醒的告别凸显自尊与伤痛的交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