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想,孙巧儿几乎是立刻心潮澎湃起来,目光盈亮,里头好似烧起一团火苗:“媖娘,你仔细与我说说,你打算卖的是啥?是支摊子还是开铺子?咱得准备多少本钱?”
她从前不是没起过类似的念头,可刘家这对母子跟人不一样。
赵氏那老贼婆不但不会给她出一分力,恐怕还会使绊子。而她男人又是个没主意的软蛋,只听他老娘的,到时候他娘只要说一句不准,他保准就撇了她自个儿一个人不干了,这摊子根本撑不下去,早晚是要黄的。
她有心无力,也只好放弃。
可如今不一样了,媖娘一说,她就知道,自己一直想办没办成的事儿兴许能有眉目了!
傅媖笑起来:“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我是想着,既然大姐姐你从前都是早晨去出摊子,卖完了豆腐就回家,熬浆、煮豆腐的活都要等到夜半快天明的时候爬起来干,那一日里至少有半日的光景不都白费了?”
“可若是咱们能再支个摊子早起卖豆腐脑,等豆腐脑卖光了白日就继续卖甜豆花,那岂不是整日都能挣着钱了?”
孙巧儿听得频频点头,可很快,心底又有了别的疑虑:“咱家豆腐卖的好,是因为刘家从豆苗她阿公那辈开始就是做豆腐的了,镇上的人自然愿意来买。可若是突然兼卖其他的吃食,人家能买账么?况且,镇上卖这些的摊子一早就有,咱们咋跟人家那么开了好些年的铺子抢生意啊?”
做生意若要长久,最重要的就是得拉拢住一批老主顾。就好比常去她摊子上买豆腐的柳大、孙阿婆那些人,还有常在她家订豆腐的那几户乡绅。
即便她除了卖豆腐,不懂怎么做生意,可也知道人都是惯常认准一家铺子的。若是偶然进了某家的铺子,觉得里头东西好,掌柜也便宜,那必定日日常来。新铺子若是要揽客,必得翻出些新花样,有其他铺子没有的好处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